

膠東在線5月5日訊(記者 王向榮 通訊員 劉平)5月5日,記者跟隨煙臺市城管局公廁巡查小組對市區公廁管理情況進行檢查,現場感受城市公廁24小時免費開放后的管理情況。
日查夜查成常態
公廁精細化管理實現跨躍式提高
5月5日,記者跟隨市城管局公廁巡查小組檢查了芝罘區和萊山區10座公廁,巡查人員檢查非常仔細,有沒有人值班、公廁是否清潔、設施是否完好,甚至照明亮度是否達到要求都在檢查范圍之內。據市環衛中心李德坤副主任介紹,這樣的檢查已經持續快一個月了,每天檢查公廁數量在40座左右,發現問題及時反饋整改,通過巡查督促公廁管理方真正落實責任,提高管理水平。
記者了解,今年以來,市城管局認真貫徹“嚴真細實快”工作作風,在市區組織開展市容和衛生“1133百日會戰”,從群眾關心關注的小事做起,嚴標準、下真功、辦實事,每項工作都一抓到底,務求抓出成效。近期,市城管局又把工作重點聚集在城市公廁這件民生“小事”上,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,擦亮城市文明的窗口,讓文明城市的成色更足。

克服困難抓突破
233座城市公廁實現24小時免費開放
從今年五一開始,市區兩級城市管理部門負責的233座城市公廁全部實現24小時免費開放。市環衛中心楊新慈主任介紹說:“公廁24小時免費開放沒有那么簡單,不僅涉及到經費保障、人員安排等問題,更是服務理念的轉變,對公廁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管理難度成倍增加!

煙臺作為旅游城市,夜間公廁關門,市民游客如廁難的問題一直被詬病,但是考慮到管理成本、管理難度等問題,多年來沒有下定24小時開放的決心。市城管局今年狠抓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工作,下決心在公廁管理上進行“廁所革命”,4月初帶頭將直接管理的40座城市公廁率先實行24小時開放。之后,每天調度各區全力推進開放進度,最終于五一當天實現了233座城市公廁全部24小時免費開放。

公廁建設大動作
今年計劃在市區新建公廁60座以上
公廁數量是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的一項重要測評內容,雖然我市公廁數量總體滿足測評標準,但是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城市公廁數量少、位置偏僻、布局不合理等問題。市城管局近期制定了公廁建設方案,計劃2022年在市區范圍內新建公廁60座以上,并且把任務分解到每個區,明確了每個公廁的具體位置、建設形式、廁位數量等,不斷優化公廁數量結構,提高群眾的如廁方便程度。同時,市城管局即將啟動市區公廁建設規劃編制,本著方便群眾的原則,從科學、專業的角度,通過詳實的調查研究,把市區到底哪里需要建設公廁按照輕重緩急確定下來,作為今后一個時期市區公廁建設的重要依據。

加強管理不停步
努力做到建設品質和服務質量兩手抓
市城管局沒有滿足現有的公廁建議和管理水平,一直強調這只是剛剛開始,對今后的公廁建設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。比如,要求增加女廁位比例,切實解決女性如廁難題;要求因地制宜設立方便老幼、殘疾人等使用的衛生間(第三衛生間),增設無障礙廁位和兒童廁位,進一步完善盲道、輪椅坡道、扶手抓桿等人性化設施,有條件的增設母嬰設施,滿足特殊人群如廁需求;要求發展環保、節水、節能和生態型公廁,突破市政排水管網未覆蓋地區公廁保潔難題;要求切實提高服務質量,保持廁所干凈衛生,加強配套設施日常維護,保證設施設備齊全和正常使用,不斷提高公廁日常管理維護水平;要求公布公廁開放時間、監督單位、責任人和投訴電話等信息,強化對公廁管理的考核監督。

文明的本色就是更好地回應人民的需求。公廁問題看似小事,實則不然。它是百姓衣食住行的重要一環,是基本的民生問題,它回應的是群眾的基本需求。公廁建設和管理水平是城市文明的窗口,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以人民為中心的民本思想,可以看到服務型政府的管理水平。只有我們從小處著眼、實處入手推動“廁所革命”,才能讓文明的成色更足!